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速
2023年,我國推動能源安全新戰略走深走實,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加快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充足動能。
能源結構綠意更濃
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突破14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過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這是能源發展史上一項偉大成就。
2023年12月20日,由長江干流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和葛洲壩6座梯級電站共同構成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迎來全面建成一周年。一年來,6座梯級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2700億千瓦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2億噸,滿足2.8億人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
西北地區變成了新能源發展的沃土。2023年11月29日,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項目——三峽集團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并網發電,修復治理沙漠面積10萬畝。從種草種樹再到“種”新能源,我國為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沙漠治理提供了樣本。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大力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化開發。其中,以“沙戈荒”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總規模達到4.55億千瓦,相當于20座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進展順利,第一批已建成并網4516萬千瓦。
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過半,高水平利用也至關重要。山東省光伏裝機位居全國首位,提升電力調節能力需求尤為迫切。2023年12月23日,在山東省榮成市龍眼港工業園里,工作人員正加緊進行京能成山共享儲能項目并網前的各項準備。
國網威海供電公司調控分中心負責人董桂巖介紹,項目充電一次可儲存電量40萬千瓦時,相當于6萬家庭一天的用電量,投運后將有力提升威海電網系統調節能力。
通過強化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我國新能源利用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自2018年以來連續多年超過95%。我國實現高水平新能源利用,為全球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提供借鑒。
改革創新縱深推進
在可再生能源躍升式發展背景下,我國亟需通過市場機制創新,推動能源電力生產方式綠色轉型。
在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通過購買4620萬千瓦時綠電,共抵消4.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捌髽I只需登錄‘e交易’電力交易平臺,就能在線購買新能源電量?!眹W臺州供電公司客戶經理余新勇表示,企業憑借綠色電力交易憑證,經過核算即可抵扣相應的碳排放量。綠電交易讓用能企業多了一個減排路徑,持“綠證”的外向型企業也更具國際競爭力。
為助力新能源消納,華東能源監管局建立健全華東區域內綠電交易規則,明確綠電交易價格由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或售電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形成。積極銜接區域內外綠電資源,推動擴大跨省綠電交易規模。2023年前9個月,長三角區域共有2382家企業購買可溯源綠電交易電量108.8億千瓦時,是上年同期的4倍。
我國加快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多層次統一市場體系已基本形成,適應新能源高比例發展的市場機制逐步完善。中長期、輔助服務市場已實現全覆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穩妥推進,23個省份啟動電力現貨市場運行。
國家能源局預計,2023年全年市場化交易電量達5.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1.3%,通過輔助服務市場挖掘調峰潛力超1.17億千瓦、增加清潔能源消納1200億千瓦時。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攻堅期。章建華表示,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